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建筑业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再加上人们不断提高的环境品质要求,也倒逼现行的现场施工方式向着绿色环保方向尽快转型。与此同时,与国际接轨的工程组织方式的引入以及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深度应用,给建筑业开启着新的可能。
凭借对“大趋势”的准确研判,青岛建筑业率先踏上“谋变”升级之路。瞄准国际主流发展方向,青岛建筑业正在积极探索,从工程组织方式、建造方式到生产方式将全面突围,推动行业新旧动能转换。
是“施工总承包”,更是“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国际主流的工程组织方式,指的是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相比于国内流行的以施工总承包为主的工程组织方式,工程总承包覆盖专业领域更多、链条也更长。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外运用得非常多,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承接这样的工程,企业面对的环节更多,压力也更大,相应地,项目操作得好,企业的利润也要大得多。”青建集团副总裁刘振龙告诉记者,为了应对这一场变革,青建多方入手,一方面苦练内功,对内部各流程进行深度整合,强化上下链条衔接,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利用“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平台优势,借力联盟成员勘察、设计等优势力量,携手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上施展拳脚。
同样具有特级资质的中青建安集团则持续深挖施工主业,打通设计、市政、机电、装饰、幕墙等环节,提供建筑设计、房建总承包、装饰、幕墙设计与施工一条龙服务,打造完整的施工产业链竞争优势。
“工程总承包是建筑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岛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引导其中综合实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大型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还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是劳动密集,更是技术密集
日前,青岛市首个建筑业智能体验中心在国信·海天中心工地建成。走进其中,满满的“科技风”扑面而来,占据房间主体的两台呈倒梯形的全息影像展示柜则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四面巨大的玻璃屏幕上,投射出海天中心的整个建造场景,体验者可以360度观看,并点击电脑触摸显示屏切换每个施工建造场景。随着场景切换,不同建筑部位的建设要点也随之显现。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将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获取的建筑数据更加高效的使用。利用它来进行施工交底,工人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工程细节,更有效地把控工程精度。”中建八局海天中心项目科技主管王贤介绍,依托信息技术,海天中心项目还打造了智能建造云平台。该平台由六大板块、39个子项组成,涵盖工程施工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作业人员管理、数据监测等,对工地质量、安全、人员等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监管。
“青岛每年有数千万平方米新建建筑,生成了大量的数据。城市建筑云将BIM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构建出一个三维的城市模型,形象点说也就是打造一个透明的城市,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项目参与者——青岛市城乡建设研究院院长杨卫东介绍,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城市建筑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对重点区域进行数据采集。收集而来的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并导入后,建筑云就可以实现对地块的“全掌握”,不仅建筑自身信息清清楚楚,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也可实现可视化管理,为智慧城市的推进丰富了路径。
是工地,更是工厂
以工厂预制替换现场浇筑,实现建筑施工绿色高效——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风起云涌发展起来,成为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青岛建筑业同样不落人后,2017年,全市开工装配式建筑超过310万平方米,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的工厂陆续投产。凭借优秀的成绩,青岛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装配式建筑代表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精心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则是荣华建设集团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荣华建设集团董事长孙涌告诉记者,作为青岛最早的一批特级资质施工企业,荣华建设集团全力投身装配式建筑发展,不仅涉足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建筑材料检测、装配式精装修等多个领域,还计划利用企业在被动房施工上积累的经验,开展装配式被动房研究,抢占行业高地。
据了解,经过长时间的推动,青岛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9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覆盖混凝土和钢结构两大领域,预制构件年产能超过1000万平方米,将为城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大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来源:青岛日报